Comments

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

中医舌诊入门

Posted by at 12月 25, 2022 Read our previous post

舌证在判定阴阳虚实上亦是重要目标,但也与营养、血色等一样,必须参照他证综合判断。舌诊在急热性病时,多有助于寒热虚实之判定,而在一般杂病尚无比脉诊、腹诊之重要意义。

舌诊意义:分辨寒热虚实之概要,是决定应攻、应补的辅助方法而已。

  1. 无苔:健康舌无舌苔有适宜的湿润。

    1. 太阳病有表证时舌无变化,阴病时舌亦无变化,仅是较为湿润。杂病须用大黄、芒硝泻下时,舌亦多无变化。唯急性热病时,有最初无舌苔,后现白苔,最后弯为黑苔,循序变化者,可知太阳病先转为少阳病,后转为阳明病。一般杂病如此转变者甚少。又热病亦很多转到了少阳病的柴胡证而还不现白苔的。因此,并不能凭有无舌苔现时定病位或决定可泻与否,必须参照其他证来确定。

    2. 舌之湿者,为阴所现之征候,舌干者,为阳证所现之征候。例:适用人参汤之此类患者,舌多湿;适用白虎汤此类患者,舌多干。亦有例外,故不可只凭舌证,决定方。

    3. 舌乳头消失,变成赤肌而干者,多见于老人,或大病后,产后之父,为体液丧失滋润之征候。对此类患者,宜用配有地黄、麦冬,人参,知母,当归等剂之处方。

  2. 白苔:虽出汗而热不退,无舌苔者突然出现白苔,口中发粘,稍有口渴,此乃邪入半表半里部位的证据,也就是少阳病,可用小柴胡汤的时期了。但平素有慢性胃病的人,就时有较厚之滑润白苔,故此人在热病时不能因有白苔而诊断为少阳病。舌有白苔期间不可用泻剂,应当用小柴胡汤、栀子豉汤、半夏泻心汤、黄连汤、小陷胸汤等。

  3. 黄苔:热久不退,经过时日,白苔会变黄苔。但此际因使用抗生素物质之关系而变黄苔者,亦不少。

    1. 白苔逐渐变为黄苔,有可以泻下者,亦有不可泻下者,由白苔中央逐渐向周围变黄苔且较厚时,亦应参照他证来决定是否可用泻剂。黄苔多日而变为焦色,则为泻剂的适应证,此时多可用大柴胡汤泻下,但也还应参脉诊及腹诊而决定方妥。

    2. 注意:对于无热一般慢性病,使用大柴胡汤时,多无黄苔,并不以黄苔为目标。及小柴胡汤,从无白苔亦可用。

  4. 黑苔:舌黑者,有的可用泻剂,有的必须温补。如辨别不当,以致用药错误,能使病者陷于危急,故必须慎重观察。

    1. 热病舌苔呈焦黑色,以手指触之觉坚硬者,可考虑履带于实热而下之。如黑而且干,手指触之觉柔都,乃属虚热,不宜用泻剂。前者可用承气汤类,后者可用人参、附子配伍补剂。

    2. 患热病者热高、目眩、舌色焦黑、手足乱动、听觉亦有障碍、按其心下部而面露痛苦表情者,乃泻剂之适应证。舌大且软,运动自如,瞠若无言,纳食于串口而不知者,乃属虚证,用泻心导赤散之类。

    3. 黑苔厚而干燥,口唇亦干,齿龈暗黑且干燥,按压心下露嫌恶之状者,是实热证,可以泻下。如无舌苔而舌面发暗者,不可泻下,乃附子剂之证。舌较黑暗而无苔,仅舌面上粘液而湿润者,亦多属四逆汤、真武汤等附子剂证。舌有黑苔甚厚或干燥而生皲裂,甚至出血者亦有不可泻下的。此时如投与人参、附子类温补剂,倒可以使舌面滑润。故必须参照其他各证,慎重辨别寒热虚实。

  5. 皲裂:舌苔干燥且皲裂者,有时应泻下,有时应温补,如应泻者而不及早泻下,即转为列证。

  6. 唇干裂:其中十之六、七属于应泻下之证,其余则是附子剂之证。

  7. 芒刺:舌苔上有白色棘状物如猫舌者见于病毒激烈时,是应泻下之证。但老人有时即在轻微病症时舌亦干燥且生芒刺,此时是地黄、人参、麦门冬等滋润剂之适应证。总之,应分清可泻可补之证,不可有误。

  8. 舌短、舌卷、舌硬:舌干燥短缩、舌干燥弯卷不能伸出、舌干燥坚硬,均属于里之实热证,亦是精气缺乏之征,如将应泻时机错过,有时投与泻剂亦来不及。亦或同时杂有非用人参、附子温补不可之二、三征候。此时治疗较为困难,应适当地使用补剂或泻剂,以挽救危急。

  9. 舌红:舌乳头消失,露出红色肌层,呈干燥状态者,乃是用地黄、麦门冬、知母、人参等滋润剂之证。如应泻而错过时机,即出现如此之舌;老人或妇女产后亦易出现如此舌。紫系丧失体液之征候,故应用滋润温补之剂。此时如有便秘症状,亦不可滥用泻剂。

  10. 暗紫:舌呈暗紫色、青色或舌边缘有紫色斑点者,乃瘀血之证,应用桃仁、牡丹皮等祛瘀血之剂,如桂枝茯苓丸,桃核承气汤之目标。

 本文摘录自大塚敬节《中医诊疗要览》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医非博不能通,非通不能精,非精不能专。必精而专,始能由博而约。© is powered by 子沐中医